0%

《俞军产品方法论》【1/5】—用户、企业、产品

写在前面

时隔半年再读本书,才觉得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将书中的要点提炼一下,因为第一次通读的过程中真的只想一气呵成的读完,没有其他想法。

我并不是一个追“星”的人,几乎不太关注所谓的产品圈的那些“大佬”,要不是买了本书,几乎无缘听见俞军老师这个名字。但从读序言开始,一拍即合的感觉重重冲击了我,并没有高攀的意思,而是前方仿佛亮起了一盏指路明灯,曾经脑中对产品模糊且凌乱的浅见瞬间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归宿。

自从事产品工作以来,看过很多前辈们的书籍,大多都提供了丰富的做产品的方法。而本书却是唯一一本配得上“方法论”三个字的著作,它不是方法,是方法的方法。

产品

互联网时代特征

  • 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和用户量巨大;
  • 快速迭代、数据驱动和A/B Test
  • 体验设计价值增大

产品工作属于强实践性的社会科学

产品是企业与用户的价值交换媒介,用户选择产品的行为是有很强的的社会性的,即受当下情境影响,也受偏好、认知、制度、经济能力等约束条件的影响。产品研究的标的物不可能重复,结论的规律性和复用性受情境约束,需要具体分析相关联的关键变量和约束条件。

用户模型——产品经理要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要以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立性、有限理性的用户行为为基本单位来研究。

交易模型

以交易为单位研究产品,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要理解一个领域各利益方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以及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

产品三要素:用户价值(用户有效用)、商业价值(企业有收益)、可持续

image-20200920231731920

用户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产品经理要从四个维度去研究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认知的人、情境的人。

用户的五个属性

  • 异质性:用户的特点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用户画像;
  • 情境性:用户的行为受情境影响,行为和反应不同,没有情境就没有用户;
  • 可塑性:用户的偏好和认知会随着外界不同的信息刺激发生变化和演化(难);
  • 自利性:用户追求个人总效用最大化;
  • 有限理性:用户追求理性,但能力有限,判断会出错;

系统1和系统2

  • 系统1是快思考,甚至并没有“思考”。它在基本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为习惯、经验等支配。
  • 系统2是慢思考,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进行逻辑和理性思考。
  • 并不是系统1不好,系统1的快速反应是人类行为真正的主角,而是提醒产品经理们有意识的启用系统2,防止系统1带来的认知偏见。同时将系统2处理过的问题,转变成系统1的习惯反应。

用户行为

用户行为产生的要素和机制
  • 表象要素:动机 + 成本 + 触发点
  • 本质要素:偏好 + 认知 + 情境

image-20200921002637443

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由主观效用决定。具备认知依存、情境依存、经验反馈演化三个特性。

用户价值=新体验-就体验-替换成本

企业

企业的本质在于两点:

发现市场获利机会

  1. 洞察:信息是不对称的,你知道或者拥有别人不知道的;
  2. 试错:信息是不完备的,需要通过试错去确定获利边界;
  3. 偶然性:信息是不确定的;
获利机会源于
  1. 市场环境和制度变化;
  2. 关键新技术;
  3. 长期关键因素——组织建设能力;

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市场有交易费用,企业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产物,只有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效率优于市场提供同等产品的效率,企业才可持续。

分散在员工个人头脑中的专业知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专业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和传递。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企业把员工个体积累的默会知识不断转换成显性知识并变成企业共同知识的过程,是创新的常见过程。企业的共同知识越多,企业内组织效率就越高,就能比外部市场节约更多的交易费用。但是,企业内部的层级必将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损耗,提高组织成本。随着企业的扩大,当组织成本高于外界交易成本之时,就是企业无法再扩大之时。

组织效率

组织是有共同目标、共同理念、共同知识,遵循一定运行机制的一群人。

一个组织要提高效率,必须定义清楚这四个条件。

  • 共同目标:使命(终极目标)+愿景(阶段性中长期目标)

  • 共同理念:价值观(取舍偏好)

  • 运行机制:激励制度和约束

企业做产品的产出

  1. 财务绩效;
  2. 认知:领域知识的积累,自身能力的认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积累;
  3. 团队:磨合过的有平台匹配度的高效团队;
  4. 无形资产:用户和产业利益链上各方的了解和信任积累。

詹森生产函数

其中,r是外部环境,对产量Q影响最大;T代表技术,是所有企业内部生产变量中最重要的。其他的L(labor)、K(capital)、M(material)分别指劳动力、资本、原材料三个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C是内部规则。

如何更好的用产品进行“价值交换”

产品是企业和用户进行价值交换的媒介,因此产品即交易。这里的“交易”是广义的,是指把人的任何有意识行为,看做付出预期代价获得预期收益。

下篇将进入核心内容:交易